好的,我理解了您的需求。您希望将一个基于 citu_app.py
的传统 Flask 项目中的多个 API,与一个位于 test/custom_react_agent/
目录下的新型异步 Flask API 进行整合,创建一个统一、现代化的后端服务。
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重构思路,可以统一技术栈、简化部署和维护。我将根据您的要求,分步解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个详细的迁移方案。
首先,为了制定最合适的方案,我需要详细了解现有两个应用citu_app.py
和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的具体实现。
我将开始分析这些文件。
Read file: citu_app.py
Read file: 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Read file: agent/citu_agent.py
OK,我已经仔细阅读并分析了 citu_app.py
、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和 agent/citu_agent.py
这三个核心文件。基于这些信息,我现在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全面的评估和迁移方案。
citu_app.py
:这是一个传统的 同步 Flask 应用。它直接在路由函数中执行所有操作,包括数据库查询、LLM 调用等,这些都是阻塞式 I/O。它依赖于一个名为 VannaFlaskApp
的自定义类来构建应用,但本质上还是标准的 Flask 路由。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:这是一个现代的 异步 Flask 应用。它使用 async def
来定义路由,这表明它设计为在 ASGI 服务器(如 Hypercorn, Uvicorn)上运行。它正确地使用了 await
来调用异步函数(如 _agent_instance.chat
),从而实现了非阻塞 I/O。citu_app.py
中的 同步、阻塞 的 API 调用,与 api.py
的 异步、非阻塞 框架无缝集成。直接将同步代码放入异步路由中会阻塞整个应用的事件循环,导致性能严重下降甚至服务无响应。现在,我来回答您的三个具体问题:
完全可行。 您文档中列出的所有 API 都可以迁移到基于 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改造的新文件中。
核心改造点如下:
异步化改造:对于所有从 citu_app.py
迁移过来的、包含阻塞 I/O(如数据库查询、文件读写、调用同步的 LLM SDK)的函数,都必须进行处理,以防止它们阻塞异步事件循环。最佳实践是使用 asyncio.to_thread
。
示例(改造前):
# citu_app.py 中的同步逻辑
df = vn.run_sql(sql)
示例(改造后):
# 在新的异步 API 文件中
import asyncio
@app.route('/api/v0/run_sql', methods=['POST'])
async def run_sql_async():
# ... 获取 sql ...
# 将同步的、阻塞的函数调用放入一个独立的线程中执行
df = await asyncio.to_thread(vn.run_sql, sql)
# ... 后续处理 ...
return jsonify(...)
这个改造是本次迁移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依赖与初始化整合:需要将 citu_app.py
中初始化的各种对象(如 vn = create_vanna_instance()
、redis_conversation_manager
、QAFeedbackManager
等)的逻辑,整合到新的异步 API 文件的启动流程中,类似于 initialize_agent()
的方式。
去除 VannaFlaskApp
依赖:正如您所说,我们不再需要 VannaFlaskApp
。我们将直接创建一个标准的 app = Flask(__name__)
实例,然后将所有需要的路由(包括旧的和新的)逐一注册到这个 app
上。
统一配置管理:新的 API 文件需要能够读取 app_config.py
和其他配置文件,以确保所有功能模块(如 Agent、QA反馈、数据管道等)都能正常工作。
对于 ask_agent
和 chat
这两个核心 API,我强烈建议您使用不同的API名称,而不是版本号。
推荐方案:
/api/v0/ask_agent
/api/v0/ask_react_agent
(或 /api/v1/ask_react_agent
,如果想用版本号区分)理由如下:
ask_agent
和 ask_react_agent
这两个名字直观地反映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 Agent 实现,具有不同的能力和应用场景(一个注重效率和成本,一个注重智能和复杂任务处理)。这对于 API 的使用者来说非常清晰。v1
是 v0
的升级替代品,未来 v0
可能会被废弃。但在您的场景中,这两个 API 是要并存的,服务于不同目的。使用不同名称可以完美地体现这种并存关系。ask_summary_agent
等,路由结构清晰,易于管理。以下是一个详细的、分步骤的迁移方案,您可以按照这个计划来实施。
第一阶段:准备工作与新应用骨架搭建
创建新文件: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新的主应用文件,例如 main_api.py
。这个文件将成为未来统一的 API 入口。
搭建异步 Flask 骨架:
main_api.py
中,从 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中复制基础的异步 Flask 应用设置代码。Flask
应用创建、日志配置、asyncio
导入、atexit
清理逻辑等。asyncio
事件循环(如果需要,但在现代 ASGI 服务器下通常不是必需的)。整合配置:确保 main_api.py
能正确加载 app_config.py
以及 core/logging/logging_config.yaml
等全局配置。
第二阶段:迁移核心 Agent API
迁移 React Agent (chat
):
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中的 /api/chat
路由逻辑完整地复制到 main_api.py
。@app.route("/api/v0/ask_react_agent", methods=["POST"])
。CustomReactAgent
的初始化逻辑 (initialize_agent
) 也一并移入 main_api.py
。迁移传统 Agent (ask_agent
):
main_api.py
中,添加一个新的路由 @app.route('/api/v0/ask_agent', methods=['POST'])
,并定义为 async def ask_agent(...)
。citu_app.py
中复制 ask_agent
的核心业务逻辑代码。agent.process_question(...)
),并使用 await asyncio.to_thread()
来包装它们。CituLangGraphAgent
及其依赖的 tools
和 classifier
等能在 main_api.py
中被正确初始化。第三阶段:迁移其他辅助 API
分组迁移:按照 1.citu_app 需要迁移的api.md
中的分类,逐一迁移其他 API。例如,先迁移 "QA反馈系统",再迁移 "历史对话记录",以此类推。
应用异步改造模式:对每一个迁移的 API 路由,都遵循以下模式:
async def
。citu_app.py
复制业务逻辑。asyncio.to_thread()
包装所有同步I/O操作。QAFeedbackManager
)已被初始化。第四阶段:启动与测试
创建启动脚本:由于新的应用是异步的,不能再用 python main_api.py
直接运行。您需要使用 ASGI 服务器。
hypercorn
:pip install hypercorn
hypercorn main_api:app --bind 0.0.0.0:8084
(这里的 8084
是您原来使用的端口)。测试:
/api/v0/ask_agent
和 /api/v0/ask_react_agent
。伪代码示例 (main_api.py
)
import asyncio
from flask import Flask, request, jsonify
# --- 1. 初始化 ---
from core.logging import initialize_logging
initialize_logging()
# 从 app_config 加载配置
import app_config
# 初始化各类管理器和实例 (来自 citu_app.py 和 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)
from agent.citu_agent import CituLangGraphAgent
from test.custom_react_agent.agent import CustomReactAgent
from common.qa_feedback_manager import QAFeedbackManager
from core.vanna_llm_factory import create_vanna_instance
app = Flask(__name__)
# 配置 CORS 等...
# --- 全局实例 ---
citu_agent_instance: CituLangGraphAgent = None
react_agent_instance: CustomReactAgent = None
qa_manager: QAFeedbackManager = None
vn = None
@app.before_first_request
async def initialize_services():
"""在第一个请求前,异步初始化所有服务"""
global citu_agent_instance, react_agent_instance, qa_manager, vn
print("🚀 服务初始化开始...")
citu_agent_instance = CituLangGraphAgent()
react_agent_instance = await CustomReactAgent.create()
qa_manager = QAFeedbackManager()
vn = create_vanna_instance()
print("✅ 所有服务初始化完成")
# --- 2. 路由定义 ---
# 新的 React Agent API
@app.route("/api/v0/ask_react_agent", methods=["POST"])
async def ask_react_agent():
# ... 验证请求 ...
# 直接调用异步方法
result = await react_agent_instance.chat(...)
return jsonify(result)
# 迁移的传统 Agent API (同步逻辑异步化)
@app.route('/api/v0/ask_agent', methods=['POST'])
async def ask_agent():
# ... 验证请求 ...
# 关键:将同步阻塞的调用放入线程池
agent_response = await asyncio.to_thread(
citu_agent_instance.process_question,
question=request.json.get('question'),
# ...其他参数...
)
return jsonify(agent_response)
# 迁移的 QA 反馈 API (同步逻辑异步化)
@app.route('/api/v0/qa_feedback/query', methods=['POST'])
async def qa_feedback_query():
# ... 验证请求 ...
# 关键:将同步阻塞的调用放入线程池
feedback_data = await asyncio.to_thread(
qa_manager.query_feedback,
# ...查询参数...
)
return jsonify(feedback_data)
# ... 此处省略其他所有迁移的 API,均遵循此模式 ...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# 注意:这里仅用于开发调试,生产环境请使用 ASGI 服务器
print("警告:正在以开发模式启动。生产环境请使用 'hypercorn main_api:app'。")
import nest_asyncio
nest_asyncio.apply()
loop = asyncio.get_event_loop()
loop.run_until_complete(initialize_services())
app.run(port=8084, debug=True)
这个方案将帮助您平稳地完成两个项目的整合,并构建一个性能更优、技术栈统一的现代化应用。如果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,可以随时提出,我很乐意协助您解决。
好的,非常棒的想法!我们先聚焦于完善方案,这能确保后续的实施更加顺畅。在动手写代码之前,把顶层设计和迁移路径敲定,是专业软件开发的最佳实践。
根据您的新要求,我们来逐一梳理和完善这个迁移方案。
api.py
的命名您的直觉是正确的,api.py
这个名字虽然直白,但在一个项目的根目录下,它可能不够清晰,因为它只说明了“这是一个API文件”,而没有体现出它“是整个应用的入口”。
我为您推荐几个更优的备选名称,并附上理由:
首选推荐:app.py
app.py
时,他们会立刻明白这是整个 Web 应用的启动入口。它简洁、清晰且专业。备选方案 1:server.py
app.py
更侧重于“服务”这个概念。备选方案 2:main.py
main.py
是主执行文件的通用名称。它清楚地表明了“从这里开始运行”。我的建议是使用 app.py
。它在社区中拥有最广泛的共识。在后续的讨论中,我将假设我们将新的启动文件命名为 app.py
。
现在,我们来制定一个更具体的、以您提议的将 \test\custom_react_agent\api.py
作为基础的迁移方案。
目标:将 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改造并移动到项目根目录,命名为 app.py
,并作为整个项目唯一的、统一的 API 服务启动点,承载 MD 文档中列出的所有 API。
核心挑战:
citu_app.py
的同步阻塞代码安全地植入到异步框架中。第一步:文件的重构与迁移 (Preparation)
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文件复制到项目根目录,并将其重命名为 app.py
。(先复制而不是直接移动,是为了安全)app.py
,仔细检查并修正所有的 import
语句。由于文件位置发生了变化,原来的相对导入会失效。
from .agent import CustomReactAgent
必须修改为 from test.custom_react_agent.agent import CustomReactAgent
。sys.path.insert
这样的路径修改代码,在新位置上,它们可能不再需要或需要调整。第二步:统一服务初始化 (Initialization)
app.py
中,设计一个统一的、异步的启动函数,例如 initialize_services()
。这个函数将在应用启动时(但在接收请求之前)执行一次。citu_app.py
和 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中所有需要全局共享的实例的创建逻辑,全部集中到 initialize_services()
中。
vn = create_vanna_instance()
react_agent_instance = await CustomReactAgent.create()
citu_agent_instance = CituLangGraphAgent()
redis_conversation_manager = RedisConversationManager()
qa_feedback_manager = QAFeedbackManager()
第三步:API 逐个迁移与异步化改造 (Migration & Adaptation)
ask_react_agent
):这个相对简单,因为 app.py
本身就是基于它的。主要是确认路由和逻辑在新文件中依然正确。根据我们之前的讨论,将其 API 端点命名为 /api/v0/ask_react_agent
。ask_agent
:
app.py
中创建新的异步路由:@app.route('/api/v0/ask_agent', methods=['POST']) async def ask_agent():
citu_app.py
中 ask_agent
的业务逻辑复制过来。关键改造:找到其中的核心阻塞调用,例如 citu_agent_instance.process_question(...)
,并使用 asyncio.to_thread
来执行它。
# 伪代码示意
response = await asyncio.to_thread(citu_agent_instance.process_question, request_data)
md
文件中列出的每一组 API,重复第 2 步的过程。async def
路由。await asyncio.to_thread()
来包装所有同步、阻塞的操作(例如,qa_manager.query_feedback(...)
,vn.run_sql(...)
等)。python app.py
的重要说明您提到用 python api.py
(即 python app.py
) 启动。这一点我必须特别说明一下,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异步改造能否真正发挥作用。
citu_app.py
是一个同步应用,可以通过 app.run()
启动,它背后使用的是 WSGI 服务。这种模式下,一个请求会阻塞工作进程直到完成。app.py
是一个异步应用。要让 async/await
发挥作用,实现高并发处理,它必须由一个 ASGI 服务器来运行。直接用 python app.py
内部的 app.run()
启动,它依然会以一种兼容的、但性能不佳的同步模式运行,所有的异步优势都会丢失。正确的启动方式:
您需要在命令行中使用 ASGI 服务器来启动您的应用,例如 Hypercorn
或 Uvicorn
。
pip install hypercorn
启动命令:
hypercorn app:app --bind 0.0.0.0:8084
app:app
的含义是:寻找一个名为 app.py
的文件,并在此文件中找到一个名为 app
的 Flask 应用实例 (app = Flask(...)
)。这个启动方式的改变是本次现代化改造的关键成果之一,请务必采用。
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更清晰、更具体的方案:
app.py
,并置于根目录。test/custom_react_agent/api.py
的异步框架为基础。asyncio.to_thread
将所有旧的同步 API 安全地集成进来。hypercorn
或 uvicorn
等 ASGI 服务器启动。ask_agent
和 ask_react_agent
并存,功能清晰。这个方案在技术上是完整且健壮的。
您觉得这个经过优化的方案如何?如果方案没有问题,我们可以进入下一步,开始着手构建 app.py
的文件结构和初始化逻辑。